太湖蓝藻江湖结尾凶手是谁(痛定思痛,痛何如哉)
太湖蓝藻 每到夏天,太湖蓝藻就会出现,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惯例。若是到太湖边去转一转,就会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。尤其是梅梁湖十八湾一带,由于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,更是难以忍受。前些年,大概走到湖边几百米的样子,才能闻到臭味;湖边的豪宅,如太湖锦园就深受其扰。今年则不然,经开区金匮公园一带都不得不“享受”这天赐臭味了。 太湖 公交车从始发站开出时,有美妙的歌声传出,就是那首婉转动听的《太湖美》,我沉浸在其中,想象着江南的美丽,感叹着往事的流逝与不可捉摸。“春来江水绿如蓝”,没想到唐时的诗人白居易也能预测到千余年后的事情。当时的“绿如蓝”是远观后的景象,即如“草色遥看近却无”的朦胧,而如今,却变为现实,一发而不可收拾了,可见人类改造自然之伟力。 无锡,充满着温情和水 鼋头渚的一块巨石上刻着一行文字,“无锡,充满着温情和水”,这是这个城市的旅游宣传口号。多么美丽的词语,在这个江南的水乡,更增添了一份娇滴滴的美感。我曾多次穿行与城市或者乡间的小巷,试图寻找一丝关于“温情与水”的印迹,却是“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了,在黑色的臭水之畔,柔弱的人们继续着祖先传下的温情,安然度日如年。 据说,蓝藻又一次爆发了,在丝毫没有觉察中,我竟然感到了一丝诧异。似乎具有了对于臭水的免疫力,不在出现惊诧和恐惧,习惯于漫步在臭水之畔,任凭杨柳春风拂面。习惯,真是一个好东西,足以让你不再恐惧,也足以让你安然于此。温水青蛙,或许只是一个谣传,在自设的枷锁里,你做着一个自慰的梦,然后安乐死。 2020年5月,彩虹步道将太湖与贡湖湾分成截然不同的两面 一年前,同学给我电话,让我去上海避难。我毅然拒绝了他,发现自己竟是如此的崇高与伟大,在灾难面前,选择与各位同行,而不是抛弃。其实,我清晰地知道,上海也和我们一样,只是没有蓝藻,却也有磁悬浮的声音之污。我们都是一样的人,同学的救助只能是一棵漂浮在臭水之上的稻草,即使可以带你到岸,也是奄奄一息了。 那时候,你是多么恐惧,平时哗哗流逝的自来水,变成金子般宝贵。家家户户购买纯净水,我却被知情者告知,其实都是一样的。我想到了电影《洗澡》,西北的干旱之地,为了给出嫁的女儿洗一次澡,竟然要用“汗滴禾下土”收获的粮食去换;我想到了电影《老井》,为了一口井,睦邻的乡亲枪械相向。我所生活的城市,小桥流水,鱼米之乡,应该是多么的幸福,却又是多么的伤感。他乡无水可喝,此处有水无法喝。 有专家友情告知,太湖蓝藻已是常态,而非异常状态,并呼吁公众应理性看待(4月20日《新京报》)。朴实的言辞,真挚的情感,在无法无力无心改变后,我们不会再痛哭流涕,也不会再愤怒,更不会贸然的发短信,而是要在这种常态的臭水之畔度日如年,并心安理得。 莫做刁民,否则县太爷的巡捕就会拿着令牌来到你家门前。其实,所谓的刁民,只是草莽之徒,看不到父母官的用心良苦,举着杯子喝消毒水以示正常的姿态,只能让你选择感恩,而非异议,更不是歇斯底里的抱怨,抑或扇风闹事了。这就是一场游戏,规则已经制定好,裁判也已经选好,你就安心去做运动员或看客就好了。知道了,是皇上的御批,而非市井刁民的权利。不应该知道却知道了,要么是你闹心,要么是你让别人闹心,何乐而为呢? 太湖蓝藻再一次爆发了,你闻到臭味了吗? 我没有。 诚然,自2007年因太湖蓝藻爆发带来的自来水危机候,无锡已经痛定思痛,关停或迁移出诸多化工等污染企业,还在太湖北岸沿线建立许多蓝藻打捞站与处理厂。不过,一旦大面积出现,还是难以处理与有效防范。 太湖周边城市分布图 很多朋友可能不清楚,太湖周边,分别有江苏的苏州、无锡、常州与浙江的湖州,为什么太湖却几乎全部归江苏管辖。这实际上是新中国成立初期,从太湖剿匪与太湖治理的角度来考虑到。然而,现在问题却来了,难道太湖蓝藻爆发,浙江湖州就没有“贡献”一份力? 文 / 王山阳
下面这篇小文章写于2008年,十二年后再看,果真是百感交集
2020年的感想
即如网友所说,无锡虽号称“太湖明珠”,也深得太湖之力,可以说是太湖牌打得做好的城市。然而,太湖蓝藻问题,却非无锡一地造成,也非无锡一地可以改变。这个锅,不能单纯让无锡来背。
其实,不管是苏锡常,还是湖州,都是喝着太湖水长大的,都应该将太湖视为自己的母亲湖,要真爱她、关心她。只有真正建立太湖生态治理协作机制,才能有效地实现太湖的有效治理与生态修复。敬请关注头条号无锡冷知识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北热新能源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lbeire.com/archives/45965.html